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天地 >> 正文

党徽闪耀教育路 薪火相传谱新篇 ——沧州师范学院校史中的党员事迹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2-01 [来源]: [浏览次数]:

沧州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创建初期定性为一所“红色高等学校”。回眸6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沧州师范学院的校史也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无数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推动了学校在不同时期踏过坎坷、砥砺前行。学校的发展,彰显了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团结奉献的高尚 品质和为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校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简化篇幅,仅选其中的一些党员人物代表作简要介绍,虽不能代表全貌,但仍能窥见我校校史中的光荣与骄傲。

五 不忘初心为教育

张金龙,男,1941年11月出生,1983年5月入党。曾负责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退休前担任副校长。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的起步发展和专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

张金龙老师1978年3月到沧州师范大专班(1984年升格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之后曾担任教学工作、负责教务处工作和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老师来校时,正是学校恢复建校初期,由于“文革”时期学校接近停办,办学延续性受到很大影响。恢复建校后,学校办学物质条件较差,优秀师资较为缺乏,各项工作有待理顺和完善。张老师在“古代史”教学中,坚持多方寻找资料,克服资料短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以史育人,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负责教学管理期间,张老师作为分管领导,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教学质量尽快提升上去,如何找回我们的教育初心,再造沧州地区师范教育的摇篮。于是,他多方考察论证、广开言路,集中智慧办学校。根据当时的教育形势,张老师边实践、边思考,在办学定位上,提出“示范性”、“地方性”;在学生培养规格上,提出“锤炼师德 培养师能”,并宣传推广到各项工作中;在课程建设上,超过教育部规定,推动实施“教法课”,包括体育专业在内,都有了自编教材,均有骨干老师亲自上课,以保证教学效果;在师范生技能上,推动开设了“硬笔字”课、“简笔画”课,均是教学计划外的课程;在学科建设上,积极推动开设了“汉语口语课”,为全国首开,后在全国推广;在人才引进上,积极推动把万里教授引进我校;在地方性教材建设上,主张联系地方实际,挖掘资源,推动编写《沧州革命史》作为学生教材;推动体育系开设地方选修课,普选、专选相结合;引进专业武术教师,开设武术课,打造课程地方特色。这些举措极大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当时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跻身全省师专的前列,成为办学经验推广学校,吸引了众多兄弟院校前来参观。在1986年全省数学专业统考的6门课程中,有3门的第一名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中学教材教法课”获全省总分第一。在1998年的专接本考试中,中文系学生、历史系学生、英语系学生均在全省本专业名列第一。1999年我校专接本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二,英语系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一。成绩的取得,与张金龙老师的努力、对教育初心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生活中,张金龙老师不忘党的宗旨,在1984年学校分配新盖成的“讲师楼”的时候,作为副校长,他与其他领导一起,带头不要房,把机会让给普通老师,带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