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相继开幕,这是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重要会议。我校师生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关注两会动态,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热议“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在全校掀起了学习热潮。广大师生表示,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乘势而上,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马加鞭疾奋蹄 强国建设登高地
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陈蕊
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3月5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吹响了全民奋进的号角。会上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战略图”,也是“动员令”。
作为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充分认识高等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规律、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充分挖掘高校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将高校教育龙头的作用发挥出来,成为引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排头兵。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加快完善学科设置和调整,紧紧围绕科技前沿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国家重大需求、区域特色发展、人民福祉保障,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交叉融合。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
心系国是,共话发展——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外国语学院2022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冯登荣
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作为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这场凝聚共识、擘画蓝图的盛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也让我更加明晰了作为新时代外语青年所肩负的责任。
一、以“开放之语”架桥,践行外语人的时代使命
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让我倍感振奋。报告提出要“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这让我联想到商务英语专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当今世界,国际经贸合作不仅需要语言沟通,更需要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和规则对接。在专业课学习中,我主动参与“RCEP经贸规则”“跨境电商实务”等专题研讨,在模拟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实训中锤炼实战能力。作为学院“一带一路”多语种志愿服务队成员,我曾为本地外贸企业提供英文材料翻译服务,亲身感受到“语言赋能产业”的意义。未来,我将以“专业+商务+国际视野”为方向,努力成为复合型外语人才,为讲好中国经贸故事贡献力量。
二、以“青年之志”答卷,擦亮积极分子的政治本色
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热词频现,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青年成长的紧密联系。作为班级科创委员,我组织同学成立“数字贸易与语言服务”课题小组,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文本开展语料库建设研究,尝试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国际商务语言特征。这一实践让我体会到,外语人不仅要掌握语言工具,更要主动对接科技前沿,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语言+”的融合优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更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计划暑期赴自贸区企业开展实习调研,在实践中深化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三、以“奋进之姿”前行,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
“教育强国”战略在两会中的热议让我深感鼓舞。读了报告中“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等论述,我深刻认识到,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传授,更是为乡村振兴打开国际视野的窗口。未来,我将继续投身“用外语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在跨境电商助农、国际展会志愿服务中践行青年担当。同时,我将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全国两会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让我更加坚定了“胸怀国之大者,练就过硬本领”的人生追求。作为新时代外语青年,我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以“推动文明互鉴”为己任,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以师者之心聆听时代脉搏:在教育的原野上播种春天
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学生 黄薇颐
作为一名大三英语师范生,当我通过手机直播聆听两会代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讨论时,文科楼外玉兰树正悄然绽放。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的字句,与教育部长“把‘双减’落到实处”的承诺,让我对“教师”二字的分量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部长通道”听到“数字教育”被反复强调时,我突然意识到: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手握粉笔,更要掌握数字时代的“金钥匙”。寒假参与乡村学校支教时,曾为留守儿童无法获得优质口语资源而焦虑。而今看到国家将“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写入规划,那些在简陋教室里跟读单词的童声,似乎正乘着教育数字化的春风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在学两会精神研讨会上深受触动。当读到“弘扬教育家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脑海中浮现出外国语系教授伏案批改教案的身影。她总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与两会代表提出的“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倡议不谋而合。这让我明白,未来的教育生涯不仅要精进“全英文授课”的专业技能,更要修炼“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
在社区志愿服务站整理“课后服务”需求表时,发现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期待与日俱增。这让我想起英语教学法课堂上,老师演示的“用英文戏剧排演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案例。当“五育并举”成为两会教育关键词,作为准教师,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英语课堂既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又厚植“红色基因”的文化根基。
站在教育强国的历史坐标上,我愿做一粒扎根大地的种子。从打磨每节微格教学课的板书设计,到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让“两会”的春风吹动的不只是课本的书页,更是千万学子向阳生长的心田。当我们在备课本上写下的每个教案都能与时代同频,教育的薪火便永远炽热明亮。